祖籍莱州卢家村的卢鹤绂家族可谓闯关东成功的范例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用这句话来形容历史上的闯关东大潮,恰如其分。
在闯关东的过程中,既有很多辛酸的故事,也不乏成功的范例。辛酸的故事,此前陆续介绍过一些,而这次要介绍的,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这个成功范例的主角,是一支卢姓人,他们的祖籍地在莱州市(掖县)朱桥镇的卢家村(原属梁郭镇,《莱州市地名志》载:明代卢姓从贾邓迁此建村)。
(▲本文配图拍摄者“莱州湾人”)
去过卢家村的朋友,对村口的一处石碑应该都有印象。其正中写着“卢鹤绂(fú)故里”五个大字,下面的题字和时间落款是:朱光亚(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三日。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1997年2月13日)这个名字,在科技界尤其是在理论物理和核物理领域,可谓如雷贯耳。他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从国外学成归来之后,在国内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不少资料在提到他时,都以“中国核能之父”相称。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莱州市的卢家村,是卢鹤绂故里不假。但如果严格考究的话,他其实是闯关东的“第三代”后裔。也就是说,卢家村是他的祖籍地(族谱归属地),而非出生地。
关于卢鹤绂家族闯关东的经历,前些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卢鹤绂传》(作者:蔡沐禅、刘忠坤)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根据书中记载,卢鹤绂的祖父名为卢士义,字宝臣。大约是在清光绪年间,他离开家乡掖县,踏上了闯关东的路途。
与很多闯关东的人相似,卢士义从小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书(据《掖县志》,明清两代卢氏科名不显,未出过官宦人物),其北上的直接目的,就是“活着”(《卢鹤绂传》的说法是逃荒)。
辗转来到沈阳(奉天)之后,卢士义先是以打短工为生。通过辛勤劳动攒下一定积蓄之后,他又开始尝试做小生意。
掖县有经商之风,卢士义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头脑相当灵活,逐渐将生意从小做大,在沈阳城中站稳了脚跟,购置了自己的宅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在沈阳卢宅里,一位男婴呱呱坠地, 这就是卢士义的儿子卢景贵。
卢士义自己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却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他的资助下,卢景贵先读了私塾,然后又去到京津的新式学堂念书,再后来被选送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获机械科学士学位,进普渡大学机械科攻读硕士学位。
这段留洋的背景,使得卢景贵在回国之后很快在奉系政权中获得一席之地。根据《莱州市志》的记载,卢景贵1918年3月奉召回国,先后担任奉天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主任教授、四洮铁路局长。1928年兼任东三省交通委员会路政主任委员,后任总务委员兼代会务。
可以说,从这时起,当年为讨生活而来到关外的卢家,就已经算是迈入了望族的行列。后来卢鹤绂的成功,与前人打下的基础也不无关系。
卢鹤绂是卢景贵的长子,生长于“海归家庭”的他,从小就走上了求学之路。1936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在高校中任教。1952年夏,全国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卢鹤绂来到复旦大学。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分子物理教研组、理论物理研究组、原子物理研究组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
1977年卢鹤绂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状。
卢鹤绂一生科研成功卓著,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了在质谱仪中测定轻同位素丰度比的时间积分法。在数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他还为我国的物理事业和培养我国头部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想当年,其祖父卢士义在一片茫然中离开掖县老家的时候,应该不会想到他的后辈会有如此成就吧。时耶?命耶?人生就是如此难以捉摸。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