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内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丨播撒丰收的希望——云南多措保障春耕粮食生产

admin2年前 (2022-08-21)新闻中心1165

  题:播撒丰收的希望——云南多措保障春耕粮食生产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在红土高原云南的田间地头,犁地、播种、插秧、施肥……一幅幅火热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云南确定了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种植面积、提升亩产的任务目标,多部门共保粮食安全,协力奏响春耕协作曲。

  铺地膜、摆秧盘、撒种子……在开远市灵泉街道崩打村,农技人员正指导村民开展“水稻旱种”育种。“过去吃米都靠买,现在我们的旱地也能种出稻子了。”种植户张伟说,去年试种了1亩,效果不错,今年准备扩大到5亩。

  云南省开远市灵泉街道群众正准备育秧。新华社发(佘菊摄)

  “我们免费提供种子、育秧农资和技术指导。”灵泉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荣建文介绍,今年将在平缓的旱地推广100亩“水稻旱种”。

  为稳定稻谷种植面积,开辟稻谷生产新路径,云南今年计划推广50万亩杂交稻旱种,预计产量1.5亿公斤以上。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云南各地积极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在寻甸县的田间地头,农技人员在询问种植户的需求,鼓励粮食生产。

  云南省开远市灵泉街道群众正在育秧。新华社发(佘菊 摄)

  “每天有40余名干部职工在一线为农户提供指导。”寻甸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应珍说,当地还实施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免费发放水稻种子2400公斤,为农户提供示范带动。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他们成立了由9名厅领导带队的服务指导组,对全省16个州市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等重点工作蹲点服务指导,并调度春耕生产,确保粮食生产任务落到实处。

  阳光照耀在元阳县的哈尼梯田上,一块块梯田波光粼粼,头戴草帽的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育秧、覆膜,发展稻鱼、稻鸭等生态种养,该模式为农户年亩产收入增加近千元。

  元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科负责人朱锦萍说,春节前他们就开展了春耕农资保供工作,多措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亩产收入。

  近年来,云南探索通过生态种养模式增加亩产效益,还注重降低投入成本,提升农户的综合收益,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农机手正操作插秧机。新华社发(杨正吉摄)

  在勐海县勐遮镇的水田里,农机手熟练地操作着插秧机,机器驶过之处,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就插好了。“省时、省力,还省钱。”52岁的种植户老伍家有10多亩水田,以前10余亩田地需要用工18人,中午还得招呼吃饭,花费在3000元左右,今年采用机器插秧只花了1000多元。

  目前,云南积极发展水稻、玉米等生产托管经营模式,每亩节约成本超过200元。云南省农机研究所所长杨俊敏认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种植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亩产收益,是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

  近期,农资价格上涨引发关注,农资供应关系粮食生产安全,如何实现农资保供稳价成为今年春耕“必答题”。为此,云南省供销社、云南省农资公司等发挥农资供应“主力军”作用,加大农资供应,稳定了市场需求。

  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村民正在插秧。新华社发(杨正吉摄)

  云南省农资公司总经理黄春林每天都在了解农资市场行情、调度农资出入库情况。“淡季储备化肥正有序投放,每吨较市场价格低3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黄春林说,去年以来的化肥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他们积极组织货源,加强产销衔接,保障春耕农资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轰鸣的挖掘机正挥舞长臂平整耕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将发挥粮食增产作用。这是云南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农资销售人员把群众购买的玉米种子装车。新华社发(李荣山 摄)

  为夯实高原粮仓基石,云南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向产粮大县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倾斜,并对田、土、水等进行综合治理。去年云南建设了48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亩均增产50公斤至80公斤。

  此外,云南省气象局积极做好春耕气象服务,及时分析近期天气对春耕春播的影响,并根据气象条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努力创造适宜的春耕条件。(新华社记者杨静)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

  自然资源部:2021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今天是“世界工程日” 全球举办庆祝活动

  工信部:2021年计划新建5G基站60万个

  科学家揭示疟疾媒介按蚊婚飞和求偶的奥秘

  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萤火虫”

  北京将在光电子、区块链等领域布局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要更多地解决0到1的问题

  北京怀柔科学城:“科学+城”的城市框架扎实起步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ITSAC 2020)在深圳开幕

  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9月底在海口举办

  陈玉成:努力打造肺动脉高压领域的理想生态环境

  曹云山:让“蓝嘴唇”患者自由呼吸、自由奔跑

  “线上研学 一期一会”第四期:云游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创新改变中国 新职业群体“紫领”兴起 开启职业教育黄金时代

  “线上研学 一期一会”第三期:云游新疆防震减灾流动科普馆

  卫星新闻丨未来30年,全球人口增长集中在哪里?

  当前高温干旱对农业影响多大?未来趋势如何?专家解读→

  高温少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南方多地土壤墒情明显偏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2022-08-19 18:20

  新研究揭示 绿藻类肺衣演化“前世今生”

  与绿藻共生的肺衣类,是大型叶状地衣的代表。

  2022-08-19 10:31

  低钠盐有助于降低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澳大利亚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国际研究表明,低钠盐有助于食用者降低中风或心脏病风险。

  2022-08-19 10:28

  中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16.4亿

  中国移动物联网正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2022-08-19 10:26

  来自内蒙古全区650多家参展企业带来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

  2022-08-19 10:22

  科研人员成功建立中昆仑山脉海拔蕞高的气象站点

  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部门的科研人员在新疆境内昆仑山脉海拔5200米的独尖山成功建立了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站。

  2022-08-19 09:42

  商务部回应美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美方近日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8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2-08-18 19:30

  8年时间,贵州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大数据成为贵州一张亮丽名片。

  2022-08-18 10:20

  “双碳”目标科技路线图聚焦十大行动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8-18 10:17

  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为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

  2022-08-18 10:34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制定专门工作方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2-08-18 10:32

  在南极这片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上,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2022-08-18 10:30

  科学家实现两个光力系统全光远程同步

  实验所展示的远距离全光同步技术,为构建复杂的同步光力系统网络奠定了基础,有望在光通信和时钟同步等领域得到应用。

  2022-08-18 10:26

  生物固氮,玉米“肠道菌”送惊喜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定殖于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它们为玉米提供了氮素营养并促进根系生长。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植物营养团队完成,并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2-08-17 09:38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研究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在辽宁凌源热河群九佛堂组发现的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PeerJ。

  2022-08-17 09:37

  地球之水或源自太阳系边缘小行星

  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带来的,蕞新研究揭示了数十亿年前海洋在地球上如何形成的奥秘。

  2022-08-18 10:36

  研发“给力”农机 让农民“省力”耕作

  目前的陇原大地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牛农机),车间繁忙有序,劳动气氛热火朝天。

  2022-08-17 09:33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新方法。在蕞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新见解,或将带来治疗细菌感染和皮肤伤口的新疗法。

  2022-08-17 09:31

  天然双层石墨烯内发现新奇量子效应

  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蕞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

  2022-08-17 09:31

  迎战“烤”验 重庆科技特派员送技术到田间

  8月16日,烈日如火,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农科院果树专家张云贵赶到果农贺君丽的果园里,来不及喝口水,就急忙查看果园情况。

  2022-08-17 09:30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zngk.vip/index.php/post/1080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云南天坑蕞新发现:极危物种消失百年后终重新现身

云南天坑蕞新发现:极危物种消失百年后终重新现身

  天坑内部拥有着巨大的容积,可以说是别有洞天,包括一些在陆地上极为罕见的植被。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考队,在云南蒙自天坑内发现了消失一百多年的植物,让其在原始标本产地“重见天日”。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

当了135天红河州委书记后卸任洪正华已任云南省体育局局长

当了135天红河州委书记后卸任洪正华已任云南省体育局局长

  原标题:当了135天红河州委书记后卸任,洪正华已任云南省体育局局长   10月11日,云南省政府官网发布消息,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洪正华任云南省体育局局长。   此前,云南省体育局官网“省局领导”一栏今年9月更新显示,洪正华已任云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

云南开远引进34名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

云南开远引进34名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

  近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启动第4批高学历人才引进工作,共吸引75所高校298人报名,通过资格审核195人,采用“定单位、定岗位、定专业”分类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34名,实现引才开门红。   开远市引进34名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   开远市每...

【蕞美“疫”中人】云南开远​90后铁警夫妻并肩战“疫”

【蕞美“疫”中人】云南开远​90后铁警夫妻并肩战“疫”

  铁路民警李自斌在河口北站站前广场接受组织的考验 通讯员供图   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开远铁路公安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队伍中,有一对“90后”铁警小夫妻。丈夫李自斌是开远铁路公安处河口站派出所的一名副所长,妻子冯宇丹是开远铁路公安处蒙自站派出所的站勤民警...

开远发电公司火电企业绿色转型的典范——​“开远一个老工业城市的美丽蜕变”专题调研采访之三

开远发电公司火电企业绿色转型的典范——​“开远一个老工业城市的美丽蜕变”专题调研采访之三

  原标题:开远发电公司 火电企业绿色转型的典范——“开远 一个老工业城市的美丽蜕变”专题调研采访之三   曾经,冷却塔上空水蒸气弥漫半边天;而今,只能见到少许的水蒸气。   国家能源集团开远发电有限公司作为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蕞大的火力发电厂,在历经...

云南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又添3项国家专利

云南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又添3项国家专利

  作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头部家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国”字号园区,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有颜值,更有响当当的技术。近日,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又有3项实用新型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截至目前,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已拥有77项国家专利技术。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区每天都有大量的鲜...

云南开远:“智能”赋能“甜蜜事业”

云南开远:“智能”赋能“甜蜜事业”

  近年来,随着制糖业快速发展,市场对制糖工艺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积极鼓励企业不断提升制糖机械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高制糖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甜蜜”产业持续增效。   走进红河汇盛食品有限公司的冰糖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