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高科厂房出售代建定造平台

开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doc

咨询热线:400-0123-021 admin 2022年05月15日 新闻中心 1221 0
扫一扫直接联系葛老师 提供专业的选址服务

  开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doc

  开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doc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开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纲要 目 录 一、上版规划总结与本次规划修编框架 1 (一)上版规划的总结 1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 (三)规划框架 3 二、发展条件与背景 4 (一)城市概况 4 (二)自然资源 4 (三)城市发展的背景分析 5 三、发展目标与战略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目标 7 (三)发展战略 8 (四)空间布局 10 四、城镇体系规划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1 (一)策略一:全力打造产业强市 11 (二)策略二:优化城镇体系和城乡空间 12 (三)策略三:提升交通网络化水平 15 (四)策略四:建设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 16 (五)策略五:营造优良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和谐的人文环境 17 (六)策略六:构建绿色侨乡的生态环境 19 (七)策略七:实施城乡资源的空间管制 20 五、中心城区规划 21 (一)城市***质、职能和城市规模 21 (二)用地现状与评价 21 (三)用地方向选择 23 (四)功能布局与用地规划 24 (五)交通与道路规划 25 (六)“城中村”改造 26 (七)城市空间形象规划 27 (八)“三区”与“四线 (九)生态环境保护与控制 29 (十)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30 本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开平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总体规划成果的依据。 一、上版规划总结与本次规划修编框架 (一)上版规划的总结 省政府批准的上版规划是1991-1992年由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与开平市规划局联合编制的《开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2-2010)》(粤府函【1996】152号,1996年5月27日)。该规划对开平发展前景与区域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在规划全县(县级建制市前身)城镇体系基础上,确定城市***质和城市规模,规划2010年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40万人,城市用地40平方公里。该规划基本符合和适应当时开平发展的实际,为以后一段时间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1)促进了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初步形成,指导和控制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2)提高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撤县设市,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赢得十多项经济、产业、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国家级荣誉称号,城市面貌大为改观;(4)连片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29平方公里(不含农村居民点),常住人口由16.7万人增到33万人;经济占全市总量的近8成(其中财政收入占9成),人口占近5成,是名副其实的城镇化 “火车头”。 但规划方法的限制和发展形势的变化,上版规划也存在局限***:(1)建成区用地较分散,一些地方功能相互干扰,工厂住宅饮食业杂混;(2)强制***内容不突出,执行规划不坚决,一些优质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占用;(3)道路系统不够完善;(4)区位较好的城镇发展超出预期,突破原有的规划框架。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对当前形势的认识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阶段。我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走出人均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迈进往往形成“黄金发展期”,内部动力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这个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期”,要面对种种困难: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加剧,社会矛盾逐渐突出,人口、就业、老龄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明显,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个时期国际竞争的压力也加大,改变我国在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市场份额占有的弱势状态的难度甚大。因此,在这个时期只能抓住发展不动摇,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路上的矛盾和困难。 ——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发展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规划作为政府公共政策属***。 ——当前我省发展态势及相关规划的影响。目前我省已处工业化中期的后阶段,总体实现了小康,逐步向全面小康和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阶段迈进。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45473亿元,人均GDP折7000美元,在全国排头兵的地位继续稳固。为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广东相继出台了多项重大规划。其中《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明确了开平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目标是“珠三角地区***副中心”,这为开平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导,更是对开平的鼓励和鞭策。 ——国家新的《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规划的影响。2006年4月1日起实施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城乡规划法》。要求规划更加强调资源环境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强调城乡统筹、人地和谐、空间集约,更加强调为全体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需要通过规划来引导。 2.关注重点 (1)如何进行城乡区域空间重构与集约发展,满足和适应城乡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求。 (2)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管制与生态环境的战略***保护,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如何制订新形势新条件下的中心城区发展方略,实现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4)如何进行内外协调,加强与上层次规划的衔接,落实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江门市城镇体系规划对开平的要求和空间管制。 本次总体规划应突出整体战略***,突出城乡全覆盖,突出规划统筹与协调。规划重点:一是全市城镇体系与城乡区域空间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和区域绿地,二是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以及与周边城镇的协调。 (三)规划框架 1.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突出规划的强制***内容,有效配置资源,保育生态环境。 (4)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紧密协调,互为补充。 2.规划依据 ——国家规划法规。包括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省市相关规划。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2011.12.1)、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江门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09-2020)、开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2012)、开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包括开平市市域功能区规划(2010-2020)、开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开平市环境保护规划(2005-2020)。 3.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开平市行政辖区,土地面积165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三埠街道、长沙街道、水口镇沙冈、石榴塘农场(翠山湖核心区)列入规划区范围,土地面积152平方公里。 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二、发展条件与背景 (一)城市概况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江门“五邑”地区中部;介于东经112°13ˊ~112°48ˊ、北纬21°56ˊ~22°39ˊ之间。东北距广州市110公里,距江门市60公里。 全市土地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现辖13个镇和2个街道,市政府驻地长沙街道。全市常住人口近70万人,其中城镇35万人,乡村45万人。祖籍开平的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75万人,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 (二)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开平市矿产资源较丰富,33种已探明。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钾长石、高岭土、水晶、电气石;有色金属有铜、钨、锡、钼;贵金属矿有黄金;稀有金属矿有稀土金属;放射***矿有铀;还有矿泉水、锡、独居石、锂云母、煤、耐火石、钾长石等。 2.水资源 开平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度,年降雨量1700 - 2400毫米。主要河流是潭江,全市95%土地面积属潭江流域。市域内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潭江二级支流有镇海水(苍江)等7条。全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43.94亿m3,其中本地产水量21.26亿m3,过境水量22.68亿m3。境内地表多年平均年产水量18.54亿m3,丰水年(P=10%)27.74亿m3,枯水年(P=90%)10.4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于全国和广东的平均水平。 3.土地资源与利用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1)以农用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85.80%,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2)耕地保有量现存3万多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8.32%。(3)林地现存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2.71%;全市森林覆盖率40%,绿化造林效果好。(4)园地现存近0.7万公顷,优质水果多。(5)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55%。其中城镇用地4929公顷,占2.98%;农村居民点用地7131公顷,占4.3%;独立工矿用地298公顷,占0.18%;交通水利用地1622公顷,占0.98%。(6)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地、水域面积增大,耕地减少。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明显,保护耕地与发展非农经济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2)耕地分布不平衡,耕作产值低,农业用地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3)农业和非农的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粗放型经营。 (三)城市发展的背景分析 1.优势分析 ——自然条件优越。开平属南亚热带,地貌类型多样,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境内潭江水系河网稠密,沿岸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和多种经营。 ——区位优势。开平位于珠江三角洲与广东西部过渡地带,水陆交通枢纽地位突显:国道G325线、广湛高速公路、潭江干流东西向横贯中部;省道高铜线)、稔广线)、百大线)南北向穿越本境。随着港珠澳大桥和珠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规划建设,CEPA和广东“中部带动,两翼齐飞,山区崛起”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平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00.14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18亿元,年均增长11.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9亿元,年均增长17.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06亿元,年均增长20.76%;实际利用民资13.59亿元,年均增长13.02%;外贸进出口总额16.6亿美元,年均增长6.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2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47%和9.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年均增长16.14%;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44.24亿元,年均增长10.39%。全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10:51.8:38.2。现代农业、支柱工业、新兴休闲旅游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网络,为市内外、国内外的经济交流和社会交往创造了物质技术前提,也为城乡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人文资源独特。为数众多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有着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多方面支持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是,开平发展快速持续稳定,也得益于市领导和基层干部开阔的发展思路和远见的战略眼光。在开放改革发展过程中,开平人内外团结一致,协作并进,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对外合作上无不体现着这种人文素质,这是开平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劣势分析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传统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带动作用大的大项目不多。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靠资金、劳力和资源的粗放投入,资源高消耗,废弃物高排放,生态环境受损。环境容量已不宽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工业,农民的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的面貌明显落后于城市。受制于偏小的经济总量和有限的政府财力等资源,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未能在城乡之间公平均衡配置,经济与社会的二元结构未尚破解,制约着和谐、幸福社会的建设。 ——人才队伍未能满足要求。现有人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未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开平的劳力资源虽丰富,但劳动者的知识化、科学化、技能化率偏低,未能与发展同步提高。 3.机遇分析 ——经济全球化。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要素全球范围扩散,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形成,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趋势继续。开平可利用技术学习的跳跃式特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缩短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提高产业竞争力。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直接影响开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大珠三角(珠三角加港澳地区)经济一体化;泛珠三角地区“9+2”(粤、桂、黔、云、川、湘、鄂、赣、闽9省区加港澳地区)一体化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平可借助独有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珠三角产业转移。目前珠三角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阶段,核心区的产业外移将给外围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开平可凭借区位优势、基础良好、文化习俗相似以及经济往来网络,积极承接外移产业。 4.挑战分析 ——原享有优惠政策已弱化。全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开平不再具有更多的政策优势。面对着全方位开放的新背景,开平应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目标和功能定位,进行“第二次创业”的探索。 ——国内外竞争加剧。我国加入WTO,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更直接、更深刻地受到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多重影响。开平同周边城市的相互竞争也在加剧 ——珠三角地区***副中心的定位徒增压力。与同是珠三角地区***副中心定位的顺德、南沙、虎门—长安、惠阳—大亚湾相比,差距很大。没有非凡的决心和行动作跨越式发展,将会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重托。 三、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指导思想 立足本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现实,扩充产业基础,加速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城市转型发展理念,走“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城乡一体、集约低碳、和谐宜居。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先进产业基地、休闲宜居名市、文明活力新城、和谐幸福侨乡 努力建设 “先进产业基地、休闲宜居名市、文明活力新城、和谐幸福侨乡”,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 2.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到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2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6:52:42,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10000美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4:47:49,形成以都市型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城乡统筹格局。到2020年,全市城乡空间实现“一中心、三副心、两绿肺、四发展轴、半小时生活圈”格局,城镇化水平达到78%。规划全市常住人口100万人,其中三埠、长沙、水口沙冈的常住人口≥10万;翠山湖新区、水口镇(不含沙冈)、苍城镇、赤坎镇、月山镇≥5万;沙塘镇、龙胜镇、马冈镇、塘口镇、百合镇≥3万。规划按193.86平方公里的总量规模控制建设总用地;城乡进一步集约化建设,城乡建设用地按121.57平方公里的规模控制。按123万人的消费需求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95%以上实现转移。 ——资源环境指标。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29.5吨以下,万元GDP能耗0.18吨标煤,万元GDPSO2排放强度1.55kg,万元GDPCOD排放量0.9kg,市域森林覆盖率65%,城镇污水处理率90%,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按1280平方公里保育生态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77.2%),其中耕地保有量400.47平方公里(折合60.1万亩),林地842.1平方公里,河流湿地37.05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建设区620.95平方公里(基本农田355.09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或水源保护区228.81平方公里,河流湿地37.05平方公里)。 (三)发展战略 1.工业化战略 ——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带动的道路。通过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积累,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并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发展。 ——又好又快地扩张工业规模。开平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区位和基础设施优越,有很好条件承接珠三角核心地带的产业转移和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通过努力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取得高效益增长,开拓税源,增加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转型升级,高水平高效益提升加工业。要走“自主创新、环境友好、节约型、科技化、上规模、出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抓好增长方式转型,从耗费型转节约型,通过技术改造促化纤纺织、水暖卫浴、食品业和建筑业四大传统产业升级;二是引进龙头大项目,组建大企业集团,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支柱。 2.城镇化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积极贯彻落实“小城镇,大战略”的中央精神,把握规律,捉住机遇,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引导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以农民工入户为切入点,消除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障碍。 ——突出中心城镇带动。突出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是增强发展后劲和推动城镇化的战略着力点。突出扶持水口、赤坎、苍城三个省级中心镇,它们是牵引周边地区发展的火车头,是农村区域zui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非农人口的重要载体。 3.农业产业化战略 ——推进农业现代化。采用股份合作和农地有偿流转等多种形式,把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进行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办好全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参照工业园区的办法,打造一批农业园区成为专业化生产基地,包括优质稻谷、优质花生、优质甘蔗、优质水果、优质大蒜和高档次花卉基地以及畜禽养殖基地。 ——多层面合力支持。在农业层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在非农层面,推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流通服务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就业非农化。 4.城乡区域协调战略 落实《开平市市域功能区规划》,围绕“三区四圈(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生态开发区;都市生活圈,产业发展圈,历史文化圈,生态农业圈)”空间布局,实施“优化中心,提升两翼,带动南北,辐射周边”的发展策略,城乡区域一体化规划,形成综合协调空间格局。 ——“优化中心”。加快中心城区现代化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进一步将城区做大、做强、做优、做美。 ——“提升两翼”。统筹中心城区和东西两翼(水口、赤坎)的空间联合和协调,提升建设水平;还要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继续向近邻地区(包括月山、百合、蚬冈、沙塘、塘口等中部镇)伸延。 ——“带动南北”。在以中心城区和水口、赤坎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带动下,南、北部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吸纳富余劳动力进镇区就业,连带其赡养人口进镇区居住,提高城镇化水平。广大乡村以中心村或大村为重点,按照生态文明村标准,以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标,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辐射周边”。首先是协调好与周边县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其次是加大经济的辐射力,形成名副其实的珠三角地区***副中心。 (四)空间布局 1.布局原则 ——空间集约。产业科学配置、资金集中投放、土地集约利用,建设“紧凑城镇”,以此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引导大型建设项目选址,以项目建设促进城镇聚集发展。重点支持中心城区和三个省级中心镇以及有潜力的镇的聚集与带动作用,作为市域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支撑和依托。 ——城乡统筹。城镇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乡村居民点集约化建设,乡村居民同样享受到便捷的公共设施服务和现代的基础设施服务,创造“公平、安定、和谐”的幸福社会,促进“空间公平”。 ——人地协调。中部的城镇开敞式布局,利用农田、林地、水系等作为绿色开敞空间,增加城镇的“肺活量”。北、南部的城镇,处于市域的“绿肺”之中,更要集约发展,与生态产业和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保护好生态环境。 ——点轴配合。重要节点(城镇与工业集中区)之间以便捷的交通连接,形成发展轴线(走廊),建立点--轴发展体系。 2.总体格局 ——一中心:中心城区沿潭江东西向拓展,东达水口新桥水,西至长沙苍江,北至翠山湖(石榴塘农场),南到荻海,是全市城乡空间发展的中心。 ——三副心:水口镇、赤坎镇、苍城镇。水口镇向北联合月山,向西联结中心城区,以工业为发展主导,增强水暖卫浴、制药和化工品牌影响力,形成国家级先进轻工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开平市域副中心。赤坎镇联合塘口、百合和蚬冈,发挥开平碉楼和村落的世界级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品牌营销,同时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服务功能,形成世界级华侨文化旅游区为特征的开平市域副中心。苍城镇要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镇功能,按照省级中心镇的要求,扩大产业、人口与城镇用地规模,提升竞争能力和区域影响力,形成带动北部乡镇发展的市域副中心。 ——两绿肺:金鸡、赤水山林地(含水库)为“南绿肺”; 大沙、龙胜、苍城、月山水井山林地(含水库)为“北绿肺”。两绿肺构成全市的南/北生态屏障。 ——四发展轴:(1)主轴:沿潭江、G325国道、广湛(开阳)高速公路、江恩城际轻轨、沿海西部铁路等组成东西向发展主轴;(2)副轴:沿高铜线,由北向南经月山和水口等工业重镇;(3)副轴:沿稔广线和新兴广海铁路,由北向南经龙胜、苍城、沙塘、长沙、三埠;(4)副轴(部分沿百大线):由北向南经大沙、马冈、塘口、赤坎、百合、蚬冈、金鸡/赤水。 ——半小时生活圈:城镇间建立快速通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际轻轨等),形成市域“半小时生活圈”。 四、城镇体系规划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策略一:全力打造产业强市 ——建设产业强市。按照“优二强三、以二促三、三二带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将开平建成珠三角西部的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农业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就业吸纳力和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发展新格局。 ——分阶段实现总体目标。2015年初步建成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商贸服务业中心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产业布局“一核两带四区”。(1)强化一个产业核心。依托中心城区,安排城市功能***产业、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以及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核心。(2)构筑两条产业发展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沿G325国道和开阳高速构筑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带和城镇连绵带,形成发展主轴;重点建设翠山湖省示范***产业转移工业园。(3)培育四类产业区。依据地理条件、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促进产业集中和区域分工,形成商贸物流区、工业集聚区、农业产业区和休闲旅游区(包括文化型和生态型)。 ——集约化发展产业。(1)形成“1-7-6” 工业空间格局,即一工业新城(翠山湖省示范***产业转移工业园)、七类工业基地(纺织服装、水暖卫浴、食品、医药、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六重点工业集中地(水口东、月山南、沙塘南、马冈南、塘口北、苍城南)。(2)农业以效益为中心,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以市场化、外向化、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分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生产基地和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四个类型。(3)商贸业着重六个方面:在中心城区建立市场体系中心;把水口水暖卫浴设备展贸中心、百汇批发市场、农机市场三个龙头做大做强;改造、提升现有批发市场和加快增育新专业市场;建立中心城区四大商业区,引进和建设综合型现代购物中心;增建特色商业街;把水口、苍城、赤坎、月山、沙塘、赤水六个镇建成商业贸易副中心。(4)依托水暖卫浴、食品和化纤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相应的水暖卫浴物流园区、食品物流园区、化纤服装物流园区。各镇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相应在镇区周边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中等规模的、以当地工农业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5)根据开平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规划“一心三线四区”格局。“一心”是确立城区为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三线”:城区—蚬冈—赤水/城区—苍城—大沙历史文化、革命史迹与生态休闲游,城区—塘口—赤坎—百合—蚬冈开平碉楼村落与华侨文化特色游,城区—水口—月山现代城市和工业景观风情游;“四区”:中心城区现代城市风情旅游区;塘口/赤坎/百合/蚬冈开平碉楼与华侨文化旅游区;赤水温泉康乐和狮山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大沙/龙胜/苍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区。 (二)策略二:优化城镇体系和城乡空间 ——构筑“一主三副十点”的城镇体系。(1)一主中心:将翠山湖新区、沙冈纳入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范围,形成常住人口50万、建成区5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模;结合“三江六岸”的保护和建设,统筹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潭江、G325国道、开阳高速公路、开平大道等为轴线的集约发展空间形态。(2)三副中心:水口、赤坎、苍城三镇为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副中心。水口镇的城镇***质是:广东省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开平市工商重镇和文化大镇;国家级水暖卫浴产业(国际***)基地。赤坎镇的城镇***质是:广东省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开平园林卫星城;以侨乡建筑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区。苍城镇的城镇***质是:广东省中心镇;开平市工业大镇和文化名镇;以制造业为主导,文化、商贸、交通、服务协调发展的文明镇。(3)十点:月山、沙塘、塘口、大沙、龙胜、马冈、蚬冈、百合、金鸡、赤水等10个建制镇的镇区重点建设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带动本地科学发展的基地。 ——集约利用城镇用地和村居用地。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和《村镇规划标准》,结合开平的具体特点,规划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建制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100-110平方米;乡村居民点发展生态型村庄,在集中建设的同时提高生态绿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150平方米。 ——科学预测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恰当地弹***规划,留有余地。据开平人口与城镇化预测专题研究,预测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1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57万人,城镇化水平62%。其中,户籍人口增长率23.61‰,暂住人口增长率31.48‰,市域总人口增长率27.21‰。综合考虑人口“城市化”政策以及侨乡特殊因素,规划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100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50万。2020年全市各镇常住人口规划方案见下表。 开平市2020年常住人口规划方案 全市 总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城镇人口(万人) 总计 100 78 78 中心城区 三埠区 17 100 17 长沙区 15 100 15 水口镇沙冈 13 100 13 翠山湖新区 5 100 5 水口镇 8.5 80 6.8 赤坎镇 7 80 5.6 月山镇 5 50 2.5 沙塘镇 4 40 1.6 苍城镇 6.5 70 4.55 龙胜镇 3 35 1.05 大沙镇 1.5 35 0.525 马冈镇 3.5 35 1.225 塘口镇 3 40 1.2 百合镇 3 40 1.2 蚬冈镇 2 35 0.7 金鸡镇 1 35 0.35 赤水镇 2 35 0.7 ——城镇建设规划指引。加强镇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形成聚集效应,进一步发挥镇区对镇域社会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各镇职能规划与建设规模指引见下表。 开平市城镇2020年职能规划与建设指引 镇别 城镇***质 定位与发展方向 城镇人口规模/万人 人均用地指标/M2 城镇用地规模/公顷 中心城区 国家级先进轻纺制造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副中心;以侨乡文化和山水园林为特色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 开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国家级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产业制造业基地;区域***商贸交易与物流中心;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50 100 5000 水口镇 广东省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开平市工商重镇和文化大镇;国家级水暖卫浴产业(国际***)基地 珠三角西岸的国家重点镇 6.8 100 680 赤坎镇 广东省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开平园林卫星城;以侨乡建筑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区 珠三角西岸的国家重点镇 5.6 100 560 苍城镇 广东省中心镇;开平市工业大镇和文化名镇;以制造业为主导,文化、商贸、交通、服务协调发展的文明镇 珠江三角洲西岸的工业与文化名镇;开平市旅游圈重要节点;开平西北部物流中心 4.55 100 455 沙塘镇 开平市中部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环境优良的生态城镇 开平重点工业镇和农业生产基地 1.6 110 176 月山镇 开平市东部以医药、化工、制鞋为主的工业大镇;环境优良的生态城镇 联合水口的双核城镇组团,广东省重点化工专业镇 2.5 110 275 龙胜镇 开平市西北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集散地;环境优良的生态城镇 现代农业服务基地;五金、橡胶加工基地 1.05 110 116 大沙镇 开平市西北部山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小水电基地 以青梅、花卉、茶叶和参皇鸡为主的现代农业服务基地和生态旅游接待基地 0.525 110 58 马冈镇 开平市西北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工业基地 西北部重要的农业服务基地和工业基地 1.225 110 135 塘口镇 开平市西北部工业镇;以碉楼村落为特色的华侨文化旅游区 西北部工业镇;国家级华侨文化旅游胜地 1.2 110 132 百合镇 开平市西南部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生态环境优良的华侨文化旅游区 西南部工业镇;国家级华侨文化旅游胜地 1.2 110 132 蚬冈镇 开平市西南部农产品集散地;环境优良的华侨文化旅游区 西南部工业镇;国家级华侨文化旅游胜地 0.7 110 77 金鸡镇 开平市西南部农产品集散地;建材基地;环境优良的生态城镇 西南部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0.35 110 39 赤水镇 开平市西南部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西南部生态旅游专业镇 0.7 110 77 附:翠山湖新区 中心城区新产业集聚基地;省示范***产业转移工业园 以工业为主导、以产业集聚为特征,集现代制造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综合***城市新区 5 100 5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建设名镇名村示范村为抓手,推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缩小教育、文化、卫生、供水、能源、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全市80%以上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近期重点落实村庄规划整治,展开“四清五改六有”(清理垃圾、河塘、线路乱拉乱设、乱搭乱建;改路、水、房、厠、灶;有宣传栏、文化室、公共厕所、垃圾收集池、简易污水处理设施、运动休闲场地),使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 (三)策略三:提升交通网络化水平 ——提高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建立与城乡区域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安全畅通快速的道路网和交通设施;按照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特点和地区客货流条件,完善运输组织措施,优化组合、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合理组织开平交通。 ——完善相互配合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公路网。按照“与近邻县市通高速公路,各镇之间互通二级以上公路,村村通等级公路,实现市域半小时生活圈”的目标,配合珠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江门市域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建成开平市“六纵九横”骨架公路网。其中,新增高速公路江(门)罗(定)线、中(山)开(平)线、佛开新线(横一干线)、恩(平)台(山)线、鹤(山)台(山)线。在中心城区规划环城公路、城北过境公路和S274城区段改线等交通廊道并严格控制。 ——加大影响深远的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千吨级开平港水口聚龙作业区和沙冈龙塘湾作业区;维护潭江航道港口作业区至下游的三级以上通航等级(通航能力1000吨)。新建水口、三埠、赤坎旅游轮渡码头,开辟水路旅游线路。配合建设西部沿海铁路;为珠三角城际轻轨江门至恩平段、开平至台山段和新(兴)广(海)铁路(经龙胜、苍城、沙塘、长沙)预留通道走廊和站场用地。规划义祠、水口客运站为全市客运主、次中心;增建南山二级客运站;增扩建翠山湖二级客货运站场和簕冲、苍城、蚬冈、赤坎三级客货运站场;新建马冈、龙胜、塘口、金鸡、月山、百合、赤水等客货运站。 ——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对外交通的客运部分与城乡公共交通接驳方便、直接、顺畅;合理组织水陆多式联合运输;对外交通站场与城(镇)区交通***干道系统密切联系,串联货流的集散点(工业区、货运站、码头等),充分发挥城镇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输效率,减少对城镇内部的干扰。 ——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完善城镇公交站场和农村候车亭建设,全市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四)策略四:建设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 ——建设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电源网络。2020年全市500KV变电站1座(五邑站);220KV变电站6座(开平站和水口站扩容,新建百合站、苍城站、潭江站、翠湖站),远景预留1座(南楼站);110KV变电站30座(新增15座),远景预留6座。变电站建设用地和电网线路走廊必须给予保护和预留。 ——G325国道沿线地区逐步建成天然气供气系统。规划期内中心城区、水口镇区、赤坎镇区采用中压管网系统供气。及时展开工业集中区燃气供应的研究与规划。 ——继续完善邮政电信事业。积极在城镇地区完善邮政局所的布点,曙光路、寺前、东乐、迳头、南山、簕冲、开元等处新设邮政分所。突出发展光纤网络,电信网发展语音、数据、影像三合一高速宽带网。完善市广播电视中心,加快广电有线网络重组整合,综合发展数字电视、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大力发展语音通话、数据交换等综合多功能媒体业务,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数字开平”、“智慧社区”。 ——合理综合利用水资源,完善供水规划,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根据全市水文和水利设施情况划分中心城区潭江流域、东北部流域、西北部流域、南部流域。计算全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有余。规划新建中型水库2宗(苍城联和清塘、赤水横洞五稔坑),小(二)型以上水库36宗,增加库容0.54亿m3。设计调节水量(供水能力)达0.3亿m3。2020年全市居民生活用水覆盖率达100%,全部由自来水厂提供;工业用水30%由自来水厂负责供应,其余70%由工厂自备供水设施解决;全市自来水供水工程设计总供水量能力为12920万m3。自来水厂以扩容为主,新建为辅。南楼水厂zui终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满足中心城区、赤坎和塘口等城镇用水。 ——采取上蓄中疏下排的综合整治措施,建立防洪排涝网络。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潭江干流水口——三埠河段镇(街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各镇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标准和城镇发展要求的防洪体系,镇区的防洪标准一般定为20年一遇。截洪渠按5—10年一遇设防;农村地区蔬菜基地按10年一遇24小时***雨1天排干;一般农田按10年一遇24小时***雨1天排干。 ——依据标准规划建设环卫设施。贯彻“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清洁城市”方针,城镇规划必须考虑环卫设施建设,安排一定比例的用地。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照《城市环卫设施设置标准》规划和建设环卫设施。大汪山生活垃圾处理场近期扩容,远期易地新建,满足中心城区及近邻城镇的需要;其余镇应自建三级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简易填埋或静态堆肥技术)。医疗垃圾集中处理中心规划在江门市域统筹安排。城镇雨污排水系统按照“旧区合流,新区分流”的原则建设。重点建设迳头、新美、水口、赤坎、苍城、月山、沙塘、百合、蚬冈污水处理厂。 ——完善城乡消防规划。按照城乡规划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布设消防站,形成梯级分明,服务迅速及时的消防系统。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水口、赤坎、苍城、百合消防站。改善消防队的******水平,重点增添消防人员、消防车辆和消防通信设备。合理布局和增设消防栓,改善消防用水短缺的状况。 ——重视城镇人防规划。按照国家标准,重点完善城镇尤其中心城区人防规划建设。按照“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和城市建设结合”的原则,创新思维,充分开发利用城镇地下空间。 (五)策略五:营造优良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和谐的人文环境 ——继续优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发展地方高等教育。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服务人口5000人”的原则,优化初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继续办好普通高中,推进“普高”进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示范***优质学校,形成优质教育“洼地”。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建立职业教育和******教育体系;在镇村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和针对***强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迳头、燕山发展一定规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基地,重点培养适合本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要重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工程。 ——医疗卫生系统建设以调整为主,扩大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质量。 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现有市、镇两级医院着重进行内部用地调整、建筑翻新、设备更新,视条件适当扩大用地。中心城区按“市级医院~地段医院”两级配置,市直医院就地扩建或迁建,规划新建长沙北、沙冈东、荻海南和翠山湖较大型的综合地段医院,结合社区服务中心适当配设门诊所,就近服务居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条件的医院可增设医疗科学研究机构。 ——积极建设体育设施,发展城乡群众体育运动。各镇至少设置一处体育(中心)场所(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市级体育中心,改造祥龙体育场,规划长沙西、沙冈中、荻海南体育场馆,能为市级或大型体育比赛提供场所,同时担当全市重要的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定期向市民开放。新建居住小区及旧城改造中,按国家标准设置小型运动场地,居住组团内结合组团绿地布置儿童与老人活动设施,形成分布合理的体育活动设施系统。 ——大力发展文化活动场所,为“文化名市”提供活动空间。巩固充实完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档案)馆、影剧院、文化艺术馆(中心)等五类专业场馆,积极推进镇村两级文化、图书、群艺馆(室)为基地的社会文化活动开展,城乡居民能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社会公益服务阵地。近期加快谭逢敬艺术院、碉楼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影剧院、翠山湖新区文化中心“六大”文化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具有鲜明侨乡特色的现代化标志性文化设施。全市80%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一级站以上标准。建立书法、美术、摄影创作展览基地和群艺基地,不断推出文化文艺精品,丰富“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内涵。整合影视资源,做大做强赤坎影视城,丰富影视城文化内涵,发展动漫、编剧等新产品,打造国际著名的华侨文化研究和展示基地。 ——努力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和场所。以镇(街道)为单元设置福利设施,包括社会救助(救助站和敬老院)、社会福利(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公墓。中心城区依托梁金山建设社会福利中心,包括社会福利院、残疾人活动中心、康复中心、养老院。并在合适地点布置服务全市的殡仪馆。 ——加大力度保护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地(街)区。对自然风景资源、人文历史遗产尤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开平碉楼和村落和非物质遗产资源展开深入研究与细化保护。依法重点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遵循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diyi,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属国家、省、县级的,须分别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等方面明确其规划管理指引。新昌、荻海、赤坎、水口等地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价值的街区,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必要的环境整治和改善。尚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如市一中红楼、基督教堂、爱善堂、加拿大村等,近早组织申报,此前暂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进行保护。 (六)策略六:构建绿色侨乡的生态环境 ——构建绿色侨乡的生态格局。依托自然地貌环境,市域中部向南、北两向展开形成 “潭江沿岸城镇带——低丘四水(镇海水/新桥水/蚬冈水/白沙水)平原乡镇区——南、北部低山水源生态乡村区”的城乡生态格局。 ——生态保护系统和区域绿地规划。(1)生态保护系统及区域绿地由3部分组成:一为自然保护区系统,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村旁风水林等自然保护小区;二为基本农田系统;三为水源保护区,包括河流源头水、水源生态林区、水源保护区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8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7个;乡镇级自然保护小区46个,面积13032公顷。现有生态公益林18135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4%。规划增建森林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个和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6个,使全市自然保护区系统面积增达21970公顷,占国土面积13.37%。(3)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镇海水(支流开平水)流域,占36.5%,蚬岗水和白沙水流域占31%,潭江和莲塘水流域占22%。(4)全市现18个水厂已有9个的水源地建立了5处水源保护区。规划期内,其它水厂的水源地建立水源保护区6-7处,增加面积5044公顷。 ——区域绿线)加快立法,实施区域绿地“绿线管制”。凡列为区域绿地类型的,按相关法规管制。(2)构建潭江绿廊。加强潭江干流和支流绿线管治,控制宽度须按照江门市已批准实施的《潭江保护规划》执行;尚未明确规定的部分,应结合实际确定控制宽度。重点区是塘口-赤坎-蚬岗的潭江两岸河道绿线m)的控制,尤其是祥龙至赤坎段的生态河岸,预留河岸公园用地。 ——生态功能分区与发展指引:(1)潭江流域中心城区:包括城区、赤坎镇、塘口镇、百合镇。主要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是:加大力度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构建潭江生态绿廊,重点治理三埠—赤坎段,尤其是祥龙洲吸水点上游至南楼河段水环境。(2)东北部流域生态区:为新桥水流域,包括水口镇、月山镇、翠山湖新区。规划水口和月山污水处理厂能力达2-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规划建立新桥水水源林区,如蒲髻顶(磨刀水水库)水源保护区、牛牯坑水库、大坑水源保护区。(3)西北部流域生态区:为镇海水流域,包括苍城镇、沙塘镇、龙胜镇、马冈镇、大沙镇,含镇海林场、大沙林场、大沙河水库、镇海水库、立新水库、花身蚕水库。本区是市域林—水—田生态功能保护区,要扩大水库和生态林保护面积。建设镇海水生态绿廊,重点是开平水、镇海水两岸200-300m的耕地和湿地,一要保护,二要建立无公害的生态农业。禁止设置水污染企业。建立生态示范村,保护乡村风水林。(4)南部流域生态区:本区是蚬冈水和白沙水流域的森林、水库和农田生态区,包括蚬冈镇、金鸡镇、赤水镇、狮山水库、东山林场、狮山林场。生态功能分工以保护水源、森林和农田为主。落实纸扇排-五指尖山脉的水源森林,建立市级(或省级)狮山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葵潭山(水星水库)水源保护区。建立生态农业基地和生态村,扩大乡村风水林自然保护小区。 ——环境保护。贯彻“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针,确保全市达到各类环境功能区标准。城区和工业集中区为环境污染重点控制地区,城镇实施环境总容量控制。全部建制镇十二五期间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 (七)策略七:实施城乡资源的空间管制 1.分区管制 根据《开平市市域功能区规划(2010-2020)》,市域空间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开发(含禁止开发)三大功能区进行空间管制,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 2.分类管制 全市分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发展用地和区域绿地三大类型。 ——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城镇规划区、独立居住区、独立产业集中区、区域******通与市政设施廊道控制用地。由总体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规定其用地界线、用地性质、建设规模、开发强度。 ——区域绿地。指人为破坏后不容易或无法恢复的、需要进行永久性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具有重大生态和人文价值的绿色开敞空间。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土壤侵蚀防护区、山洪灾害敏感区等)、河川绿地(主干河流及堤围、大中型水库及水源林、基塘生态系统等)、风景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缓冲绿带(基础设施隔离带、安全防护带以及城市防灾避难系统等)、特殊绿地(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区、自然灾害敏感区、历史文化遗址以及传统风貌区等)。区域绿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规划,遵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实施空间管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对区域绿地功能构成破坏的活动。区域绿地规划的实施,由市政府协调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旅游、园林、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 ——乡村发展用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村居民点、农村其它建设用地。 严格执行国家和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允许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若遇国家重点项目需要征用时,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报有关部门审批。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实行“一书一证”(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建筑许可证)报建制度,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鼓励旧村改造,提倡公寓式村民住宅区;逐步固化村民宅基地,每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平原地区不超过80 平方米/户,山区不超过120平方米/户。农村其它建设用地(如水利、防洪、道路等)须按规划执行。乡村发展用地内限制/禁止建设区域,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批准部门同意,不得进行非农建设项目的开发。 五、中心城区规划 (一)城市性质、职能和城市规模 根据开平市发展水平和区域地位,结合广东省和珠三角发展规划的要求,开平城市性质定为:国家级先进轻工制造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副中心,以侨乡文化和山水园林为特色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 中心城区的基本职能,对内是开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对外是国家级轻工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交易与物流中心、旅游服务接待中心。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内控制常住人口规模50万人,建成区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 (二)用地现状与评价 1.现状概况 2004年中心城区行政管理分三埠、长沙和沙冈等三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沙冈并入水口镇,但依然纳入中心城区进行规划管理。 本次总规修编将三埠、长沙、沙冈、翠山湖核心区(原石榴塘农场)列入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该范围土地总面积152平方公里。 2011年常住人口33万人,城乡建设用地40.8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3.7平方米/人;城镇人口24万人,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1平方米/人;农村居民点用地11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22平方米/人。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当建成区面积的38%,但不少村民已在城区购房居住但没迁移户口,实际上城区的人均建设用地小于120平方米/人。 中心城区北部东北—西南走向的梁金山,长20公里,面积4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56米;中部和南部由新昌、长沙、祥龙等江中洲(岛)和荻海、迳头、勒冲、冲澄、沙冈等沿江地区组成,苍江(镇海水)、新昌水、潭江干流在此汇流。 中心城区“依山傍水”、“三江六岸”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引人入胜。 按照城市形态和关联程度,现状建设用地可分江北片、江中片和江南片。 江北片:梁金山以南,苍江以北,行政管理西属长沙街道,东属水口镇。G325国道东西向横贯,S274省道稔广线北南向(部分西东向)穿过。城市新建区主要集中在该片,道路较宽直,房屋较新式,有市政府等行政办公机构,工业企业和市场多沿国道布局,梁金山南麓有公园、度假村和学校。主要道路有开平大道、东兴大道北、良园路、幕沙路、幕侨路。 江中片:苍江与潭江之间,含三联/八一/三江组成的江心洲和长沙岛。三联/八一/三江江心洲属长沙街道,长沙岛属三埠街道。长沙岛中部和西部为生活区和商业中心区,东部为工业区,建筑新旧间杂,有明显的“城中村”;道路系统性不强,尤其是连接潭江大桥和开平大桥的道路不畅。主要道路有沿江东/西路、光明东/西路、曙光东/西路、侨园路、港口路、三江大道、东兴大道南。 江南片:潭江以南,包括新昌、祥龙两岛和荻海、迳头、簕冲等沿江地区,属三埠街道管理。新昌、荻海是zui初开埠所在,以居住为主,有极具南洋风情特色的骑楼街区。祥龙是新开发地区,岛西有体育中心场馆,岛东有标志性建筑潭江半岛酒店。迳头、簕冲地区的村庄较多。新昌、祥龙和迳头的道路骨架较为方整,荻海的较为混乱。S274线.存在问题 建设整体性不强,前瞻性不够。欠缺强制性要求,该严格控制的用地没控制好。 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大,但开发不够科学规范。公建设施配套不齐,工业和商住用地相互交错的现象不少。 道路系统不完善,旧区道路不合理但涉及城中村改造难度很大。公共停车场少,占道停车现象突出,常造成交通堵塞。国道G325和省道S274穿城而过,过境交通对城市干扰影响较大。 农村宅基地和自留地规划管理难度大,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较差,存在消防隐患。 3.综合评价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城市用地为三个等级: 一等用地:江北片的南部、江中片的长沙岛。得益于众多行政、金融、市场等公建设施和方便的道路交通,其用地经济价值高,开发吸引力大。 二等用地:江南片、江北片的北部、沙冈。江南片有风采堂和骑楼街等历史文化遗产,有较多的教育和体育设施,生活方便;江北片的北部毗邻梁金山,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是宜居好地方;沙冈交通方便,G325国道和规划中的江恩城际轻轨等区域性交通廊道贯穿而过,有商服业基础,新美工业区和沙冈工业区坐落于此,可开发用地较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但村落较多。 三等用地:江中片的三联/八一/三江江心洲、翠山湖。虽然G325国道横贯三联/八一/三江江心洲,还有纵贯的三江大道和开平大道,但缺乏其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开发资金需求量大,建设高潮尚需时间。翠山湖交通便利,环境清秀,可用地多,但也因为是新区,开发资金需求量巨大。 (三)用地方向选择 以“新区先行、突出重点;新城区建设带动老城区改造”的新思路,采用“北拓、东进、西联、南优、中调”的空间发展方略。“北拓、东进”就是确立梁金山北麓的翠山湖、开平大道两侧、东部的沙冈为用地的重点方向;“西联”就是加大西部开元工业区联通度,并为江恩城际轻轨及支线、新(兴)台(山)铁路的通道走廊和站场及其周边发展预留用地;“南优”就是合理调整包括荻海/迳头的江南片用地结构,科学改造老城区,增加公建设施和公共绿地,规划燕山预留陆路交通枢纽用地;“中调”就是强调外环路以内“退二进三”,逐步搬迁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四)功能布局与用地规划 1.空间结构 城市用地沿东西向展开,形成中心综合组团、翠山湖产业转移园组团、沙冈港口工业组团、开元工业组团、簕冲工业组团;通过“三横”(城北大道、G325国道、曙光路/华强路)、“四纵”(西安路、沙冈大道、东兴大道/中山大道/富强路、开平大道/三江大道)、“三环”(小内环、大内环、外环路)”为骨架的道路系统联系各组团,形成依山(梁金山)傍水(潭江/苍江/新昌水)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 ——中心综合组团。东起沙冈大道,西至开平大道、和安路/东盛路,北起城北大道,南至南环路。分三个功能区片:一是以半岛酒店为代表的新建区,含部分江北片和江中片,交通便,环境好,用地多,潜力大,规划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休闲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形成行政中心区、商业中心区、体育文化中心区。二是江南片,其中新昌埠/荻海埠拥有骑楼街传统建筑,规划以旅游服务、商业、居住为主;迳头南部发展教育文化为主;燕山规划陆路交通枢纽,预留铁路、轻轨、公交站场,为战略性资源地区。三是沙冈沿江区片,规划沿潭江布置居住、休闲用地和高端商业办公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金山预留为新城中心,是战略性资源地区。 ——翠山湖产业转移园组团。定位“工业新城,城市新区”。以电子电器、水暖卫浴、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等无污染和轻污染工业为主,特别重视引进大项目和形成产业链;配套行政、商业、文化和居住;依托开阳高速公路吸引和集聚月山和沙塘新落户工业,形成产业走廊。 ——沙冈港口工业组团。位于沙冈东北部。规划依托龙塘湾港口作业区布置仓储、专业市场、公交站场等用地,形成物流中心,为战略性资源地区;依托国道和城北大道布置工业用地,配套商住用地。 ——开元工业组团。位于江北片西部。规划发展高科技工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 ——簕冲工业组团。适当扩大工业用地,但逐步退出沿江地带。 2.用地规划 ——居住用地。(1)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分布规划:三埠街道17万人,密度5456人/平方公里;长沙街道15万人,密度2765人/平方公里;沙冈13万人,密度2383人/平方公里;翠山湖5万人,密度3911人/平方公里。(2)提高住宅区文、教、卫、体配套能力,预留社区公益性设施建设用地。保留20间优质小学,重组提升其余。搬迁风采中学,扩大风采公园;高中部迁入风采华侨中学,与其高中部合成纯高中;风采中学和风采华侨中学初中部迁入东河中学合成纯初中。(3)大力推进“三旧”改造:选择氮肥厂、平可达发电厂、侨园宾馆、长沙石油气公司、企商电子厂、富琳等地块作近期建设范围;远期推动长沙岛、新昌岛、祥龙岛、荻海、迳头、侨园路和幕沙路一带的工厂外迁,“退二进三”。(4)强调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制订用地强度管制指标,适当提高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高度,降低建筑密度。居住新建区容积率平均1.5~2.8,绿地率≥30%,建筑密度20~40%。(5)近期规划期内,完善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住房公积金、政策性租赁住房为主要内容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政策性住房用地供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内的商品住房建筑面积,达到新建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70%;其中经济适用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廉租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公建设施用地。(1)适量增加行政办公、商业服务业、市场、酒店、文化、娱乐与体育设施用地。(2)规划长沙、三埠、沙冈三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次中心,配套大型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等。(3)开平大道梁金山侧发展旅游休闲设施。(4)控制沙冈金山沿江地带为远景城市中心用地,为战略性资源地区。 ——绿地。(1)规划绿地建设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绿地率≥38%,公共绿地≥12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45%。(2)在现12公园3城市广场基础上新增37公园,其中人民公园、金山公园(扩充)、开元塔公园、保国寺公园(新建)、滨江公园(新建)为市级。(3)继续大力建设滨江绿带和街头绿地。 (五)交通与道路规划 以战略高度和长远目光规划和控制好中心城区路网和港口用地,尤其是过境性通道和主干路。 1.对外交通 ——陆路。重点一是规划过境通道,减少过境车辆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主要项目有环城公路和省道稔广线)改线;二是为区域性交通线(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轻轨等)和站场预留用地;三是加强城市道路与对外交通出入口的协调衔接,形成整体。 ——水路。重点预留龙塘湾港口作业区,维护潭江航道作业区至下游的通航等级为三级以上(通航能力1000吨)。 2.城市交通 ——道路规划。完善道路网络,明确道路功能,建立等次分明、相互协调、“格网加内外环”的道路系统。规划主干道红线米。主干道与交通量较大过境道路的交叉口预留立交用地。主干道、部分次干道的交叉口实现渠化和信号管制。 ——步行道慢行系统。潭江和苍江两岸结合滨河绿化带建设步行道系统,集通行、景观、休憩功能为一体。道路设计要结合防洪标准。 ——公共交通系统。确立公交优先政策。在现有公交线路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新增或调整线路。加快公交枢纽站、首末站、港弯式停靠站建设,优先满足用地需求,完善配套。公交总站设在燕山,义祠、沙冈、荻海、簕冲及其它对外客运站场设公交分站,保养场结合公交站场布置。 ——公共停车场。结合交通枢纽、公交站场、公共绿地、大型商业设施、工业园区等大力发展公共停车场,每处用地规模0.3-0.8ha。结合人防工程,积极建设地下停车场库。 ——公共加油站。规划32个加油站(新增11个,含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分布主干道沿线。 ——发展水上交通。开辟“潭江游”旅游休闲项目,合理布局游船(艇)码头。 (六)“城中村”改造 1.“城中村”现状 规划区内“城中村”(自然村)92条,占地面积(包括池塘、风水林等)约15 平方公里。50%自然村面积不到0.2平方公里,30%在0.2-0.3 平方公里,20%超过0.3 平方公里。部分“城中村”处于城区中心,不改造难成合理的路网和管网。 2.“城中村”改造 按照当前的经济实力和共识程度,92条 “城中村”分全面改造、规划控制、局部改造三个类型。 属于“全面改造”的条件是:位于城区中心或重点开发地段的,房屋破烂,空置率高,侨房比例小,村庄规模不大,建筑布置混乱,空地多的。据统计,中心城区需全面改造的有29条自然村。全面改造,就是彻底拆除重建。 属于“规划控制”的条件是:处于城区中心或重点开发地段外围地区的,房屋较新,空置率低,侨房比例大,村庄规模大,空地较少的。据统计,需规划控制的有49条自然村。规划控制,就是对这些改造难度大,位置相对不重要的“城中村”加以控制;有些属于远景发展备用地(如金山等村)。 属于“局部改造”的条件是:对城市功能运转不构成影响或威胁的,房屋质量较好,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基本满足需求的。局部改造,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配套道路、卫生和消防设施,增加公共绿地。 (七)城市空间形象规划 1.总体空间形象 中心城区宏观景观是梁金山、城市、潭江、田野相互交融,因势利导构建“青山、名城、碧江、良田”的城市总体空间形象。切实保护城市与山水园林融合的生态景观,突出“滨江/侨乡”城市特色。 2.景观区域 ——大尺度景观区域。(1)休闲旅游景观区:梁金山景观休闲区,潭江/苍江景观休闲区。东兴大道为连通轴线)都市生活景观区:江北片,江中片,江南片(新城区、旧城区)。(3)产业景观区:翠山湖新区,沙冈工业区。 ——中尺度景观区域。(1)体现休闲景观主题:梁金山公园;开平大道/三江大道;东兴大道/城市文化广场以及周边绿带和公园;沿江公共活动休闲区。(2)体现都市生活景观主题:江北片重点突出商业区和行政区;江中片重点突出滨江休闲与生活区的融合(如商业步行街),沿江东/西路整体统筹建筑高度,沿江西路规划旅游酒吧街;江南片重点突出保护骑楼与风采堂,潭江东/西路整体统筹建筑高度,祥龙南路规划旅游酒吧和特色小吃街。 ——小尺度景观点。翠山湖会展中心、沿开平大道旅游主题酒店、半岛酒店、世纪之舟、风采堂,城市文化广场,义祠客运站、潭江大桥等。 ——夜间景观。选择“江岸/道路/桥梁” 进行美化亮化工程。“江岸”指潭江和苍江两岸,“道路”指轴线道路和商业街两旁,“桥梁”指苍江桥、幕沙桥、潭江大桥、开平大桥、祥龙桥等。 (八)“三区”与“四线.适建区、禁建区、限建区 ——适建区。划定到2020年适建区面积5671公顷。适建区内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活动。 ——禁建区。划定到2020年禁建区面积为4887公顷。主要包括:(1)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潭江及其支流、湿地、海拔超过300米山地、生态公益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防护绿地以及高速道路、国道、省道两侧划定的不准建设控制区。(2)公共绿地。(3)重要历史文物,包括国家级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周围20米以内为保护控制区。禁建区必须保持土地原有的用途,严禁区内进行非农建设活动。 ——限建区。划定到2020年限建区面积为4642公顷。指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除禁建区和适建区以外,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地域,一般列为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限建区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批准机关的同意,不得在限建区内进行非农建设活动。 2.黄线、蓝线、绿线、紫线 ——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公共汽车首末站、出租汽车停车场、大型公共停车场;轨道交通线、站、场、车辆段、保养维修基地;水运码头;交通综合换乘枢纽;交通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2)取水工程设施(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一级泵站)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供水设施。(3)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卫生填埋场;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和修造厂;环境质量监测站等环境卫生设施。(4)城市气源和燃气储配站等供燃气设施。(5)城市热源、区域性热力站、热力线)变电所(站)、高压线)邮政局、邮政支局;电信局、电信支局;卫星接收站、微波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通信设施。(8)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设施。(9)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防洪设施。(10)避震疏散场地、气象预警中心等抗震防灾设施。(11)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基础设施。 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依法向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 ——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绿线。指各类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 ——紫线。指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划入紫线范围的有:碉楼,风采堂,开平塔,保厘塔,三埠老街(永福路、新华路、西桥路、东河路),宝源坊,信诚里等。 (九)生态环境保护与控制 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轻降雨酸度,提高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提高生活垃圾、工业和危险品固废物处理处置率,形成循环经济,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 2.规划措施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保护。保障饮用水源安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加快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建设,到2015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实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对重点大气、水污染源监控。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执行环保部门diyi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建立社区便民回收点,完善再生生活资源和工业固废物回收体系。开展绿色生态社区试点,高标准推动绿色建筑、社区绿化、生活污染处理等设施建设。 ——实施环境功能区划管理。(1)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定潭江的水厂吸水点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其余潭江段为工农业和渔业用水区。实现污染水体综合治理,恢复水生态功能,构建亲和怡人的水景观。(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划定梁金山风景名胜区30平方公里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中心城区其余区域为二类区。工业布局空间重组;鼓励能耗少、污染轻的企业,严格限制废气污染大的企业;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尘污染;严格管治餐饮业废油烟。(3)声环境功能区划:梁金山、旅游度假区、医院、疗养院列入0类噪声标准;居民区、文教区、行政办公区列入1类噪声标准;商业和商住区列入2类噪声标准;工业区列入3类噪声标准;交通干线类噪声标准。强化监督和管理,突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通过合理规划和工程技术措施,大力创建安静居住小区。 (十)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加强水利、气象、地震、地质灾害及农业生物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GPS(全球************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监测预报尤其是预报预警能力,健全灾情信息系统,完善灾害救援装备、救灾物资储备和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充实稳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队伍;加强社会公众减灾意识。完成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城市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达到法定抗灾设防标准,各种威胁城市安全的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治理,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具备抗御较大灾害能力。 1.防洪 中心城区防洪能力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重点治理潭江干堤水口——三埠河段防洪排涝工程,包括水口泮村堤、金山堤,三埠石海堤以及城区苍江太古城段、苍江市府段、苍江百汇市场东、苍江新美段、潭江开侨中学段、潭江沿江西路段、潭江沿江东路段、潭江祥龙南段、迳头河西宁段、迳头河西宁东段。新建区建设用地地面高程控制2.8m以上;规划排洪渠、蓄滞湖、水闸(泵站)相结合的城区防洪设施,并适当与公园绿地规划相配合。旧城区(新昌、荻海、祥龙)应逐年投入、分步实施更换排水管道和方式,减轻内涝。继续做好梁金山截洪渠及排洪沟的维护,并结合城区建设裁弯取直。 2.消防 消防指挥中心设在八一站。规划增设6座消防普通站,分别在沙冈、长沙、港口、思始、杜溪、翠山湖选址。 3.防震与地质灾害防护 按照地震烈度6度区设防,建立相应的预警、防震体系。推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重要工程、重要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抗震加固和改造工作。重大建设项目避开崩塌、滑坡、断层地带。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学校操场和人防工事规划为避难疏散场地,疏散场地的服务半径小于500米;人均疏散场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主干道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要保证两侧建筑倒塌后有7—10米的通道。供水、供电、燃气、通信、医疗等生命线工程,要按照各专业抗震要求设防。 4.人防 开平为国家三类人防重点城市。贯彻“人防工程和城市建设相结合、平时和战时相结合”方针,安排好地下空间、集散方式和补给基地,配建地下指挥、广播通讯、物资补给、医疗救护等功能工程。居住区按总建筑面积2%建设地下空间作为人防设施。新建10层以上或基础埋深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首层建筑面积计算修建防空地下室;以外的民用建筑按地面总建筑面积2%修建。防空地下室宜结合地下车库或商场。 开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纲要 2

  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简历模板包装教学问题完整版.doc

  2021年离婚协议书zui全范本.doc

  完整版GCP******题库及参考******合集.pdf

  2020新版GCP试题及******.docx

  JJF 1033-2016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pdf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_高清版_可检索.pdf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方便打印版.pdf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常用的二级结论.doc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标准版.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 电线) 欢迎举报,上传者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08101938号-1

  ICP经营许可证/EDI许可证:川B2-20180569

扫一扫直接联系葛老师 提供专业的选址服务
评论关闭

分享到:

中南高科厂房出售代建定造平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中南高科南通滨海产业园 南通通州湾单层火车头厂房出租(出租价格约15元/平方米/月)出售 1700-2100平 只要环保能过 有税收即可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