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回乡 河北乡村振兴新变
王超管理的果蔬大棚里,一只只拳头大小的火龙果已经成熟,等待上市。高红超摄
中新网石家庄12月21日电 (记者 高红超 陈林)“现在是‘80后’带着‘60后’跑了。”谈起成为“新农人”的感受,37岁的王超自豪地说。
生于1984年的王超自称“新农人”。2008年,他从河北省晋州市职教中心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到了河北省晋州市农村老家,种起了“大田”。十余年过去后,王超在这份当初让同学们瞧不起的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
驱车行驶在初冬的华北平原,窗外是连绵无际的麦田,金色的大地上泛着单调的墨绿。但王超管理的果蔬大棚里,却是一派色彩斑斓。水红的火龙果、翠绿的西瓜、绛紫的百香果……让人恍若置身盛夏时节。
从2008年只种植玉米、小麦两种作物,到现在种植草莓、火龙果、樱桃、西瓜、葡萄、西红柿等近百种瓜果蔬菜,王超经营的金农果蔬农业合作社已达到占地500亩的规模,通过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了周边2000余名农户共同致富。
寒冬已至,冷风萧瑟。沐浴在冬日阳光下的大棚里却暖意融融。与普通的蔬菜大棚不同的是,该合作社的大棚安装着各类传感器、终端设备和摄像头,通过手机APP便可以进行视频监控,随时随地查看温室环境,并可远程调控大棚的卷帘,调节温度和湿度。
“动动手指,遥控种菜。”数字化时代,传统农业也在升级换代。王超说,为了实现大棚的精细化管理,如今他们也用上了物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来指导生产和销售。
由于该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多为“60后”,年岁较大、文化水平较低,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王超和一批“80后”年轻人,通过制作物联网智慧管理流程图,简化管理程序,并通过集中学习和培训,手把手地教会“60后”成员掌握物联网操作要领。
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像王超这样有知识、懂技术、思维开阔、具备现代商业意识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陆续回到农村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带去了新鲜活力。
葡萄种植大户周艳辉也是其中一员。周艳辉是晋州市马于镇北辛庄村人,2018年,他返乡承包土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据周艳辉介绍,这一葡萄品种很受市场欢迎,但种植技术难度很高,为了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他们在占地160亩的连栋避雨棚里,全部铺设了水肥一体化滴灌微喷设备。
然而,在农业生产环节,资金需求量是非常大的。王超和周艳辉等农业经营大户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着资金的掣肘。周艳辉说,“建大棚、购买设备等前期投入太大,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是无法扩大生产的。”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接续做好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对此,一些金融机构做出了探索和实践。其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石家庄市分行针对农事生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由河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担保、银行发放贷款,形成了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授信、担保公司增信的合力支农服务新机制。
就在王超和周艳辉为资金发愁的时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晋州市支行客户经理向他们介绍了该行推出的“冀农担”贷款业务,在开展了贷款调查后,快速启动绿色通道。通过资金支持,王超和周艳辉等农业经营大户得以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乡村振兴,金融是重要助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石家庄市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庞超表示,截至2021年11月,石家庄市分行已累计发放冀农担贷款近4亿元,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农村金融基础薄弱的背景下,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有效供给,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普惠金融的需求。(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