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引擎——记岳阳市科技赋能产业体系建设
全媒体记者 唐忠明 田卓灵 通讯员 朱珊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今年年初,在岳阳市重大产业项目观摩会上,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含新量、含绿量高,符合各县市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项目接受集中“检阅”,并得到观摩团的一致好评。
回望2024年,岳阳市围绕省“4×4”和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抢占“产业、技术、平台、人才”四大制高点,着力培育创新企业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529家增至224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7.12亿元,居全省第二……不难发现,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岳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创造力才能转化成生产力。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为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基础,近年来,岳阳市科技局持续围绕“育主体”“促转化”“优布局”等方面工作,以科技之为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1—2024年,岳阳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720家,总量达2249家,实现创新主体倍增,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990家,其中湖南科伦、四化建等企业入选全省高企税收贡献百强;国家级农科园、8家省级高新区等高能级载体建设提速,岳阳临港高新区创新绩效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头部。
——中创空天自主研发的空天构件制造流变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024年贡献产值9.7亿元,被评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
——湖南科伦的注射用紫杉醇仿药实现国产替代,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
——聚仁新材料己内酯单体实现进口替代,一举打破国外 40 年的技术垄断,建成万吨级/年生产线……
中创空天生产的10吨级高强铝合金特宽锻板,创造了国内大吨位、大宽度锻板生产纪录
从现代石化等传统产业到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岳阳人民在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中见证着岳阳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未来,岳阳市科技局还将积极探索未来产业“院+校+企”战略合作模式,加快生物制造、氢能与现代石化等产业耦合协同发展,为助力产业创新夯实技术根基。
技术从产业中来,成果到产业中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硬实力”的提升。
“2021年—2024年,岳阳市研发投入总量由62.63亿元增至106.27亿元,是全省3个研发经费投入过百亿元的市州之一。其中,企业研发投入100.8亿元,占比94.85%,凸显了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2024年12月9日下午,岳阳市科技大会召开,一组组数据刷新着全市各行各业在科技研发投入上创下的新纪录。
湖南华中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亚洲地区蕞大的超低排放30万风量反吹清灰扁袋式除尘器
在不遗余力的持续投入下,2021年—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由65.59亿元增至487.12亿元,吸纳高校合同成交额3.64亿元,居全省第二;登记科技成果114项,排名全省第三;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22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362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2.73件。湖南理工“涂料油墨用无规聚醚磷酸酯和嵌段聚醚润湿分散剂技术”、镁宇科技空天镁合金大构件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近三年来,全市还承担了省级科技重大专项37项,市本级实施重大专项12项,重点研发计划108项,项目范围跨越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中创空天研发的“空天装备新材料开发及构件流变制造技术”获评全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湖南石化攻克了高性能特种环氧树脂关键技术,产品性能实现国际领先;镁宇科技研发的空天镁合金大构件整体成型技术,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走得更稳。
科创平台是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进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转型关键期,岳阳正依托384个创新平台,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平台搭建首先要立足产业优势,同时兼顾主体培育和成果转化目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相关部门、企业已经围绕岳阳市现代石化、食品加工、现代农业、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全力建设技术创新类平台突破200个,为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壮大产业创新主体提供了广阔、开放的发展空间。
目前,岳阳市中科电气已联合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获批组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全市国家级技术创新类平台零的突破;汨罗高新区则联合中南大学成立有色金属工业新质生产技术创新实验室,推动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全市共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众创空间18家、星创天地37家,其中岳阳临港科创中心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优秀孵化器,在孵企业92家,2024年孵化毕业企业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9家。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产业发展的“蕞后一公里”。目前岳阳共建成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5个(省级2个)、创新联合体5个(省级1家)。出台《岳阳市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进湖南现代石化中试基地建设,签订中试项目15个。长炼新材料通过中试就地转化成果并产业化企业6家,认定为湖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024年为20余家企业提供中试开发与服务35项。科力嘉纺织与东华大学、国机智能、经纬纺织组成创新联合体,转化技术成果20多项。
长炼新材料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中试研究
近年来,岳阳市科技局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引才、项目化育才、赋权改革用才,锻造本土创新力量。依托大院大所,市科技局引进王基铭、陈晓红等7位院士,建成4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与湖南八大农业院士合作,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我们还实施了‘巴陵人才工程’‘三尖创新人才计划’。目前共有51人获省级科技人才项目支持。”岳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释放青年人才科技创新活力,岳阳市还大胆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成功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动力。2024年,湖南理工试点“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实现年度技术合同登记额1.91亿元,增长38.4%。凯门水性、长炼新材料、东方雨虹等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措施,提升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立足新起点,岳阳市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助推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勇担“七个岳阳”建设科技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岳阳篇章贡献力量。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