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万源:写好“后半篇文章”打造振兴新样板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万源市充分考虑基础条件、产业类型等因素,立足全市“一主一副七片区”总体规划,结合“空间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动态管理、城乡基层治理”七大要求,创新“1441”发展模式,用改革激活发展活力,不断求新促变,扩大基层发展天地,用巧手绘制了乡村振兴“石塘新样板”。
以“生态立市、生态兴产”为抓手,万源市按照“一主一副七片区”的城镇总体格局,扎实开展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万源充分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实行具备万源特色的“多规合1”。在石塘片区旧院、固军、沙滩等6个辐射乡镇集中连片发展壮大富硒茶叶、旧院黑鸡、蜂桶蜂蜜等特色产业,连片建设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基地。
采取“前厅+后院”模式,将石塘供销合作社建设石塘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前厅”为农民提供化肥农药种子展示展销、农机展销租赁、土地托管、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建设中型日用消费品超市,提供优质价廉的生活日用品;“后院”主要开展加工、仓储、物流、配送服务。
结合市场需求,按照富硒茶“产业强镇”的目标定位,引进业主在石塘片区发展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建设秦巴蜂博馆,引进现代化、智能化设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形成1条特色产业链条。
改革后,万源市先后撤并建制村118个、乡镇21个、村民小组697个。乡镇、村(社区)的“物理合并”,给群众带来怎样的变化?
“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发展茶叶3000余亩,村集体入股20万元,同时采取‘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就近务工、采茶分成、股权量化分红等方式,带动周边1400余户群众年增收超过50万元。”联系双合村的石塘镇人大主席张鹏说道。近年来,石塘镇双合村通过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了荒山变茶山,穷乡僻壤变富裕茶乡的转变。
产业富民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石塘镇瓦子坪村步步皆景观,处处有产业。该村立足土地资源和生态优势,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有了产业的支撑,村民的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生活居住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融合茶、瓦等传统文化元素,瓦子坪村依山就势打造融“巴山名茶园”、“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点”为一体的农旅结合新村。如今,村里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平坦整洁,越来越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以来,石塘片区紧扣“生态福地·和美万源”战略定位,以创建示范先行区为目标,以“编制1个规划、打造4大中心、建强4支队伍、健全1套机制”为抓手,打出“1441”系列组合拳,推动片区7个乡镇联袂而动、抱团成势,为全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了样板示范。
编制1个规划,谋定片区示范“路子”。邀请规划领域专家、卸任领导岗位干部组成调研小组,下沉乡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创新推进“多规合一”,规划新建学校、医院、商贸、物流等用地10余处,联合编制“1+10”实施方案。建设4大中心,做靓片区示范“面子”。建设1个经济中心,1个文化中心,1个应急指挥中心和1个医教养中心。建强4支队伍,夯实片区示范“底子”。建强片区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执法队伍、教育文化队伍和医疗队伍。健全1套机制,搭好片区示范“架子”。 同时健全联席会商机制、督查督办机制与奖优罚劣机制。
作者:马发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