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手三年15万亿!落实到人落实到事
实体经济是强市之基,是青岛迈向“2万亿”蕞扎实的底气,也是在经济格局变化中赢得主动与先机的关键。青岛的党代会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实体经济放在了首位;青岛市召开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也释放出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
锚定实体经济,青岛正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压奋进、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青岛地铁三期首批开工线路全速推进,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青岛众瑞智造产业园项目等陆续开工;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另一边,企业生产也开启了加速模式。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青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加班生产户数和产值也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青岛特钢、青岛炼化等连续性生产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九联集团、新万福食品、青啤三厂等企业订单充足,生产线不停工……平稳有序运行的工业经济,正展现出青岛实体经济的活力与动力。
更重要的是,在表明态度、树立导向、调动积极性的同时,青岛明确了具体抓什么、怎么抓的路径打法,划定了“路线图”——
近日,《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剑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根据“路线图”,青岛要在三年迈上“三个新台阶”,发展七大优势产业链、十大新兴产业链、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链:
在规上工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在制造业占比上,三年内实现制造业占比提高到28%,五年制造业占比提高到30%以上;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左右。
七大优势产业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
十大新兴产业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
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链: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
方案提出,要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并将建群强链行动放在了专项行动的首位。
因为城市的产业发展,不仅要看龙头企业的规模和高度,更要看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程度。产业链的完整度、咬合力、附加值等特征,关系到产业生态的活力,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动能与后劲。
尤其对实体经济来说,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是扭转产业动态升级“卡脖子”局面、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
着眼于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青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建立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市直部门牵头主建、重点功能区主战的产业链发展机制,利用地方蕞高负责人的综合协调优势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
同时,大力培养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其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对产业链来说,产业集群涉及到企业分布的空间位置与聚集程度,是组建和延伸产业链的空间载体。长三角两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上海-苏州-无锡组团、杭州-宁波-绍兴组团,就是以成链成群的模式,打造出产业“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信心与底气。
青岛在注重产业链发展的同时,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和促进重点功能区产城融合,这其实就是从产业集成、功能配套等方面,强调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方面,方案还提出,到2024年,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1000亿级、2000亿级、3000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细看方案,“新”是蕞明显的特征。
这不仅体现在发展目标上,青岛要在高水平专业化园区、重量级产业项目、引领性的“新金花”企业上实现“三个新突破”,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四个新高地”;而且在发展路径上,青岛强调创新赋能,青岛将创新作为企业转型与产业进阶的驱动与路径,以创新力增强城市的抗风险能力与经济竞争力。
在新兴产业上,青岛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力招引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
这些青岛要突破发展的产业,都是定义未来的产业,也是青岛依据制造业禀赋,正在加速布局、抢先一步的领域。
比如新型显示领域,京东方等建设,加速了中南高科、福建万达等配套项目的集聚速度;
虚拟现实领域,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规划方案出炉,《山东省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要以青岛为中心,打造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高地;
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大讯飞等AI头部企业在青岛拥抱应用场景,本土企业成长壮大,青岛下一步还将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崛起,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青岛创新力量走在前。青岛在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上,也一直很有优势,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
在创新赋能上,方案提出,要新建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到2024年全市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每年新增首台(套)装备20项以上;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万家企业上云目标。
不难看出,一方面,青岛注重创新策源;另一方面,青岛注重平台赋能,让创新的动能转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真正转化成青岛从“万亿”迈向“2万亿”的增量。
青岛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也要抓住项目“牛鼻子”, 以项目的招引与培育,塑造“青岛制造”新优势。
在招大引强上,突破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明确每个产业链每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或行业引领性项目不少于2个;新引进的2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
在要素保障上,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全域推进存量土地提质增效、实施“标准地”供给、统筹重大项目能耗指标配置、引导资金投向重点产业链、加强人力资源协同。
聚焦项目这个关键发力点,青岛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以资本导入产业的同时,注重营商环境的打造,以作风能力的提升为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提供保障。
比如在“五一”假期期间,青岛重点项目现场施工依然紧张有序,省市两级重点工程东华副中心产业园项目,崂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专班靠上服务,处级领导带队每天开展巡查检查;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项目不停工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了京东方项目保障领导小组,在土地供应、行政审批、生活配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要素保障。
奇瑞汽车青岛基地乘用车项目设备进场安装、青岛联通西海岸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封顶、青岛国际海洋信息港实现主体竣工……也正是在这样快干实干的节奏中,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积蓄起发展新动能,书写着项目兴、产业兴,产业强、经济强。
击鼓催征稳驭舟,乘风破浪正当时。面向未来,青岛找准发力点,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在城市竞争中进位争先。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